2018年8月5至9日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所举办了量子信息理论小型研讨会。主要围绕量子关联、量子相干性、量子算法及相关算子理论、群论、图论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交流。分别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的7位同行和研究所部分教师以及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期间,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吴盛俊教授作了题为“有结构的数据库上的量子搜索算法”的学术报告。对具有Cayley树结构的这类型图上的数据搜索最新研究成果做了详细介绍。研究发现树的高度决定了搜索的阶段数;在无法改变连接权重的情况下,给出了最好的算法;对于含N个顶点的高度为r的Cayley树,实现了时长为N^((2r-1)/2r)量子搜索算法。这种算法,不管是多阶段的还是可控权重的单阶段算法,都能达到很高的成功概率,而且不会随着树高度和分叉数的增加而降低。
厦门大学杜拴平教授作了题为“量子相干性的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报告。量子相干性源于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刻画了量子态呈现量子干涉现象的能力。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量子相干性作为重要的量子资源,在各类量子信息处理任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报告详细介绍了量子相干性的度量、量子相干操控的研究现状及待解决的问题。
山西大学齐霄霏教授作了题为“Measurement-Induced Nonlocality for Gaussian states”的研究报告。量子非定域性一直是量子信息的核心内容之一,报告详细介绍了量子非定域性的研究现状,介绍了Gaussian 态的Measurement-induced nonlocality (MIN) 与离散变量系统 MIN 的区别,与量子失协不同,对于正算子值测量,高斯态不能定义相对应的MIN。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林副教授作了题为“Duistermaat-Heckman measure and mixture of adjoint orbits of quantum states”的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Duistermaat-Heckman 测度、辛几何及相关理论是如何用来求解随机矩阵分布的一个基本问题,即:两个独立随机自伴矩阵和的特征值的联合分布问题,并阐述了此问题与矩阵分析中Horn问题的联系。特别地,给出了两个量子比特态酉轨道在凸组合在下的谱分布的解析公式。
我校物电学院张旸博士作了题为“腔QED系统中的光子操控”的报告。详细讨论了腔QED系统中光子统计和量子纠缠及量子相干的对应关系以及原子的质心运动对光子统计的影响。
研究所所长郭钰博士给大家讲解了关于不可扩张基、量子关联的monogamy问题的研究现状及遗留问题,详细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常用算子理论工具、群论方法及图论方法。会议期间,大家讨论热烈,充分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并对下一步合作研究内容确定了框架,参会人员受益匪浅。